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李存勖姐夫孟知祥率兵灭亡前蜀,随后趁中原混乱建立后蜀

2024-06-29 02:07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李存勖姐夫孟知祥率兵灭亡前蜀,随后趁中原混乱建立后蜀

天祐四年(907年),统治了200多年的大唐帝国灭亡,神州大地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局面。先后出现了吴、楚、南汉、前蜀、后蜀、吴越、闽、燕、岐、晋后梁等一系列的割据政权。截止同光三年(925年),后唐皇帝李存勖平定了前蜀政权,但是仅仅9年以后,后蜀政权在四川地区建立。那么,前蜀和后蜀到底有什么关系?前蜀灭亡以后,后蜀政权为何能够死活复燃呢?

关于唐朝灭亡之后,五代十国的乱世曾经出现了这样的说法:“朱李石刘郭,梁唐晋汉周。都来十五帝,播乱五十秋。”这首诗词反应了唐朝灭亡之后,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5个政权,被简称为五代。五代的第一个政权为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,后梁政权并没有统一全国。在后梁政权的周围,还有前蜀、吴、楚、南汉、岐等一系列的政权。其中,威胁最大的就是盘踞山西地区的晋政权。

后梁和晋政权围绕河北地区的归属,展开了反复争夺。在朱温在位的时候,后梁政权占据主动权。但是在朱温去世以后,新上台的朱友贞根本不是李存勖的对手。晋王李存勖逐步占领了河北地区,对后梁政权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。随后,李存勖称帝,国号为唐。在历史上,则称李存勖建立的政权为后唐。龙德三年(923年),李存勖消灭了后梁政权,统一了中原地区。从当时的局势来看,李存勖拥有了雄视天下的资本,南方诸政权都非常恐慌。

李存勖并没有停下征服的脚步,他仔细审视了南方的前蜀、楚、吴等政权。发现前蜀政权的内部非常混乱,前蜀是军阀王建建立的政权,控制了四川、重庆、湖北西部、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等地。在王建在位时期,前蜀政权非常强大,控制了41个州。但是王建薨逝以后,幼子王衍登基。在王衍的统治下,前蜀政权的国力陡转之下。

后唐皇帝李存勖动手之前,曾经派遣一些官员进入前蜀境内进行侦查。这些官员的汇报是:“以臣料之,大兵一临,望风瓦解。”面对虎视眈眈的后唐,前蜀方面并非没有察觉,前蜀官员宋光葆上奏:“晋王有凭陵我国家之志,宜选将练兵,屯戍边鄙,积糗粮、治战舰以待之。”但是纨绔子弟一般的皇帝王衍根本没有认真准备,这给了后唐提前动手的机会。同光三年(925年),李存勖派遣自己的爱子魏王李继岌为统帅,枢密使郭崇韬为副帅,开始大举进攻前蜀政权。

王衍

当时,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也在西征的大军里。李存勖为何派遣自己的儿子李继岌为统帅呢?其实,真正指挥军队的人是枢密使郭崇韬,李存勖有意拥立李继岌为太子。因此,希望李继岌立下一些战功,作为晋升的资本。前蜀政权的统治非常腐朽,后唐军队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。从战争开始到前蜀皇帝王衍投降,前后仅仅用了70天时间。《蜀梼杌》载:孟知祥至蜀时,“馆于徐延璚之第。延璚即衍之舅,衍尝幸其第,悦其华丽,于壁上书孟字以戏之,盖蜀中以孟为不任故也。延璚以红纱笼之。知祥见而叹曰:‘疏狂霸竖亦预知与我,殆知我居此耶!’”他对臣下讲:“若王衍不荒于政事,有贤臣辅佐,继岌小子岂能轻而平定蜀中。”赵季良对道“此亦天命,不有所废,君何以兴。”一座大乐,纷纷称知祥上应天命,下合符兆。

由此可见,蜀道天险有时候不一定靠得住。在平定前蜀政权的过程中,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战功,被李存勖任命为西川节度使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功高震主的故事屡见不鲜,郭崇韬也是这样。李存勖对战功卓著的郭崇韬产生了怀疑,因此寻找了一系列的理由,最终杀掉了郭崇韬。魏王李继岌很年轻,根本无法约束军队。因此,蜀地的实际大权落到了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的手里。

其实,后唐政权内部也有一系列的问题。同光四年(926年),也就是李存勖刚刚消灭前蜀的1年以后,后唐政权发生了叛乱。结果,后唐皇帝李存勖被杀,养兄李嗣源上台。至于魏王李继岌,在率兵赶回洛阳的途中,听说父亲被杀、伯父登基的消息,自己选择了自杀。中原地区的混乱,给了孟知祥割据一方的机会。

孟知祥依靠富饶的西川地区(后唐消灭前蜀的时候,缴获了纹锦绫罗五十万匹,中原连十万匹都拿不出来),开始暗中扩编军队,准备对抗朝廷。对于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命令,孟知祥采用了阴奉阳违的态度。老奸巨猾的李嗣源发现了问题,派遣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南下,准备第二次平定蜀地。结果,孟知祥联合东川董璋,共同击败了大名鼎鼎的石敬瑭。当时的李嗣源已经60多岁了,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。眼看孟知祥已经控制了西川地区,便默认了这个现实。

外部隐患消除以后,孟知祥和董璋为了蜀地的归属权开始大打出手。最终,孟知祥技高一筹,平定了东川地区。至此,孟知祥大体上控制了前蜀政权的疆土。后唐皇帝李嗣源眼看孟知祥已经坐大成势,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,册封孟知祥为蜀王。在名义上,蜀地仍隶属于后唐政权,但在实际上,蜀地则是一片割据地区。孟知祥和李嗣源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,那就是只要李嗣源不驾崩,孟知祥就不会称帝。

孟知祥

两年以后,李嗣源驾崩,中原地区再次陷入混乱,干儿子和亲儿子争夺皇位的故事又一次上演。最后,石敬瑭成为了摘桃子的人,在契丹政权的帮助下,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。当然,石敬瑭付出了燕云十六州为代价。就在中原陷入混乱的时候,蜀王孟知祥在成都称帝,国号为蜀。这个政权被称为后蜀,不过孟知祥确实没有天子气象,仅仅在位100多天,便撒手人寰了。

据说,曾经有术士为孟知祥看相,认为孟知祥只可为王,绝对不能称帝,否则就是“百日天子梦。”“先是,有僧自号醋头,手携一灯檠,所至处卓之,呼曰:‘不得灯,灯便倒。’及帝登极数月,即宴驾,人以为验。”孟知祥薨逝以后,爱子孟昶登基。由于孟昶年幼,基本上是一些老臣辅政。在这一阶段,后蜀政权几乎没有发动战争,而是进行了长期的休养生息。后蜀政权达到了“民殷国富”的小康水平,根据记载,后蜀政权统治时期“赋役俱省,米斗三钱。”这一水平已经超过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,因为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,每斗米的价格为四五钱。

后蜀非常富裕,后蜀皇帝孟昶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。殊不知一转眼已经渡过了20多年的光阴,建隆元年(960年),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了政变,建立了宋政权。面对天下割据的乱象,刚刚上台的赵匡胤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中国自五代以来,兵连祸结,努凛虚竭,必先取巴蜀,次及荆广、江南,即国用富饶矣。河东与契丹接境,若取之,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。姑存之,以为我屏翰,候我富实则取之。”由此可见,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。在南方一系列政权中,赵匡胤第一个目标就是后蜀政权。“孟知祥之入蜀,视其险固,阴有割据之志。洎抵成都,值晚,且憩于郊外。有推小车子过者,其物皆以袋盛,知祥见,问曰:‘汝车所胜几袋?’答曰:‘尽力不过两袋。’知祥恶之,其后果两世而国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