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新高考7选3 怎么选?

2025-04-02 10:39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新高考7选3 怎么选?

“7选3,我到底怎么选好呢?”“各门课都很均衡,对我来说就更难选了!”新高考方案出台后,高一学生面临选课,都有很多困惑。为此,新昌中学邀请著名教育学者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来校作专题讲座,就如何适应新高考制度分享经验和想法。该校2017年高考生及高一全体家长、教师和行政人员参加听讲。

去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,是赶上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学生。自2014年9月省政府正式公布《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》后,新昌中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方案,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就增开了通用技术和生物两门学科,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要选择的7门课;教务处还安排了高一学生的预选课,初步了解他们的选课意向。高一年级的学习临近尾声,学生们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7选3的选课,熊教授的讲座无疑是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
讲座中,熊丙奇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。“新高考改革的价值,在于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,原本只有文科理科两个方式,如今变成了20种可能的各种组合。你得更多关注自己的个性、爱好、能力,并尽早做出规划。”熊丙奇说,“随着新高考改革,更需要引导学生弄明白四个问题:我是谁?我喜欢什么?我适合学什么?社会需要我做什么?孩子在上小学甚至幼儿园时,家长们就要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,进入中学时就要定位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。在文理不分科的情况下,提前通过大学的专业设置来规划高中科目的侧重点,然后有针对性、有重点地去加强和提高,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
熊丙奇指出,在选课时一定要摆脱功利化,根据自己的实力去选择,当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;在认真解读政策作出选择的同时,还要考虑到以后大学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职业发展。他认为,长期的“总分匹配”模式,让中学教育形成路径依赖,加剧了中学生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高分低能现象。此次高考改革,能让很多综合素质好的孩子更加顺畅地应对高考,但对于那些只会“考试”的学生来说,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。因而,他建议在高中三年里,每个学生都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拓展,譬如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、竞选活动或公益活动,交一位老师朋友,为自己的人生导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