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杨昌濬简介(杨昌濬晚清重臣)

2024-03-16 12:03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杨昌濬简介(杨昌濬晚清重臣)

杨昌濬晚清重臣

本 名:杨昌濬

别 称:杨昌浚

字 号:字石泉

号:镜涵,别号壶天老人

所处时代:中国清朝

民族族群:汉族

出生地:湖南湘乡

出生时间:1825年

去世时间:1897年

主要作品:《平浙经略》、《平定关陇纪略》

主要成就:平定太平军,随左宗棠收复新疆,抗法保台

追 赠:太子太傅

人物简介

军事

镇压太平军

咸丰二年(1852年),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,杨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。咸丰四年(1654年)七月,受曾国藩派遣,去湖北罗泽南军营帮办军务。参与破田家镇,合围九江等战事中有功,授训导。咸丰六年(1856年)六月,因父病重请归,后在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。咸丰九年(1859年)四月,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永州攻宝庆,杨与刘蓉在娄底办团练,拒太平军于界江坳(今新邵县境),升教授。咸丰十年(1660年),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,招杨复出,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,先后攻陷德兴、婺源,升知县加同知。 [12]

抗法保台

光绪十年(1884年),中法战争爆发。七月三日,法国海军突袭我闽江船舰,炮轰马尾造船厂。七月六日,清廷对法宣战。九日,急派漕运总督杨昌濬赴闽。十八日,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,命杨昌濬帮办军务;二十七日清廷又任命杨昌濬兼任闽浙总督并兼福建巡抚,领兵督防台湾。当日,杨即调兵遣将,率驻防在江南的湘军4个营、浙江1个营,由驻地江苏淮安起程赴闽,并派员赴湘招募兵勇10个营。

光绪十年(1884年)八月下旬,杨昌濬到达福州。时基隆失守,法军重点进攻台北。台北守将刘铭传,飞书告急,杨昌濬闻讯心急如焚,立即调拨兵勇,渡海增援,并派员由澎湖浅水小口运送饷械赴台,接济刘铭传。九月五日,台湾全部海口皆为法军所封锁,闽台交通完全中断。杨昌濬以非凡的指挥能力,周密部署潜渡鹿港、新竹,保证粮械饷银的供应。他在福州、泉州、厦门,分别设立专门传递闽台信息的机构。十一月初,杨派遣熟悉台事的厦门富绅叶文澜,将闽饷12万两汇给台湾商人,转交台北刘铭传,十二月又向台湾汇送十余万银两,并增派湘军17营,补充器械。至光绪十一年(1885年)二月,清军全部顺利渡台,终于挫败法军,确保台湾平安。作为闽台战区抗法副统帅,杨昌濬虽没有亲赴台湾抗法,但他在福州调兵遣将,督办后勤,做了大量工作,为抗法保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 [13]

政治

中法战争结束后,全国朝野有识之士,无不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:它是东南七省屏障,南洋之枢纽;建设台湾、巩固海防已是刻不容缓。但是,此事在朝廷却引发了一场争议。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“台湾设省”。左在光绪十一年(1885年)七月奏折中称台湾建省的理由有三:

(一)今日之事势,以海防为要图;

(二)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,较之广西、贵州等地为多;

(三)台湾孤峙大洋,为7省门户,关系全局非浅。清廷令军机大臣、六部、九卿进行讨论,他们都一致主张台湾设省。九月五日,清廷下令台湾建省,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。而刘铭传却主张“暂缓建省”。

光绪十二年(1886年)二月,杨昌濬对建省所需的浩繁经费提出了解决方案,建议由闽海关、福建各库局负责每年协银44万两,请其他各省哳银36万两,共凑80万银两支援台湾,以5年为期

 简介

杨昌濬(1825年—1897年),字石泉,号镜涵,别号壶天老人,晚清军事将领,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(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)人。他自幼聪慧,身材魁梧,臂力过人,二十岁跟随道员罗泽南读书,二十五岁补县附学生员。

太平军兴起之后,他追随左宗棠、曾国藩等创办湘军团练出身,授予训导、教授等职位,后因父亲病重请求回家。咸丰十年(1860年),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的时候招揽杨昌濬复出,任知县加同知、衢州知府、浙江储运道、浙江布政使、浙江巡抚等职。任浙江巡抚七年,因错批“葛毕氏谋害亲夫”案被革职。光绪四年(1878年),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,杨昌濬在帮办军务中再次崛起。先后担任甘肃布政使、署理陕甘总督、漕运总督、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、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、兵部尚书等职。官至太子太保。

光绪二十四年(1897年),杨昌濬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,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.。杨昌濬工诗词书画,博学多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