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蚵仔煎, 闽南传统名小吃

2024-06-14 09:00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蚵仔煎, 闽南传统名小吃

蚵仔煎(闽南语读做ô-ā-jiān,普通话译作“海蛎煎”),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,起源于福建泉州,是闽南,台湾,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。蚵仔的学名叫牡蛎,瓣鳃纲,异柱目,牡蛎科,牡蛎属,属食用贝类。壳多为三角型,厚薄因种而异,分布于热带和温带。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,被人比喻为“深海牛奶”。

关于它的起源,有一则有趣的故事。民间传闻,西元1661年时,荷兰军队占领台南,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,意欲收复失土,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,荷军在一怒之下,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,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,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、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,想不到竟流传后世,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。

蚵仔煎, 闽南传统名小吃

在闽南金三角,蚵仔煎是一道考验妇女厨艺的必备菜之一。虽然菜谱很简单,但是要做得特别好吃,还是有些难度的。不同的人炒煎出来的口味也是不同的。而新娘子入门后,第一次给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。做得好的,会让公婆另眼相看的。这道家常菜是家家户户“办桌”时的首选必备菜(其他还有炒“闽南小炒”“安溪湖头米粉”等)。在泉州蟳埔村(浔埔)以盛产海蛎出名,附近晋江、南安、石狮、安溪等县市的人们都特地驱车来到这里,购买刚刚“讨海”归来渔船带回来的新鲜蚵仔。因为盛产蚵仔的缘故,这里的民居利用海边滩涂上取之不尽的蚵仔壳,盖起极具闽南特色的蚵壳厝。

蚵仔煎, 闽南传统名小吃

闽南蚵仔

原料:鲜海蛎 500 克(不带壳),鸡蛋 两个,香葱少许。

制作材料

青葱 2 根,精盐适量,味精、香油少许,干淀粉(地瓜 粉)50 克,花生油 200 克,佐料:甜辣酱。

做法

将鲜海蛎洗净,剔净碎壳,沥干水分 。倒入少许花生油、葱的切片和海蛎、干淀粉、精盐、酱油拌匀成浆。平锅置小火上,下花生油烧八成热时将海蛎浆下锅,摊平,煎一会儿,放入葱,摊平后翻锅煎一面,上面磕二个鸡蛋再摊平再煎另一面。 煎熟后淋上香油即成。

特点:小而肥嫩,原汁原味、鲜美可口、物美价廉。

台湾蚵仔

原料:材料1: 鲜蚵 150克 (事先以盐清洗过),茼篙菜 70克(清洗後切断),土鸡蛋2个。

材料2:纯番薯粉 2.5两,水 4大匙,葱适量。

材料3:甜辣酱 3大匙,番茄酱3大匙,酱油膏2大匙,味噌 2大匙,糖 4大匙,水半碗,太白粉 1大匙。

做法:将材料的番薯粉、水、韭菜事先调匀,并将材料 3 调成酱汁备用。

平底锅放适量油,加鲜蚵,先将其煎至七分熟。

再加入半碗材料 一起煎至凝固、呈透明状。

最后将一件好的"薄饼"翻过来放上鸡蛋、青菜,将正反两面煎熟,吃时淋上材料 3 调成的酱汁即可。

蚵仔煎, 闽南传统名小吃

营养价值: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,也是一种很好的美容食品。其适宜体质虚弱的儿童,以及患有肺门淋巴结核、颈淋巴结核、瘰疬、阴虚烦热失眠、心神不安、癌症和放疗、化疗后的人食用;也适宜糖尿病人和患干燥综合症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高脂血症之人食用;同时,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怀孕期间也皆宜食用牡蛎。而患有急、慢性皮肤病者则应忌食牡蛎,此外,脾胃虚寒、滑精、慢性腹泻、便溏者也不宜多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