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史册里的山西名人|乱世英杰·王允

2025-04-20 01:38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史册里的山西名人|乱世英杰·王允

“司徒妙算托红裙,不用干戈不用兵。三战虎牢徒费力,凯歌却奏凤仪亭。”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这首诗说的是“王司徒巧使连环计”,杀死董卓,为民除害的事。虽说出自“演义”,但这件事确实有一定的历史根据。它不仅将美女貂蝉和名将吕布的故事留给后世,也让谋划这件事的“司徒”名满天下。这位“司徒”,就是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王允。

王允画像

王允出生于东汉后期的公元137年,当时国是日非,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。但他却少有大志,博学多才,加之有大节,重义气,年方19便担任了太原郡主簿,后来其官职不断得到升迁,从侍御史、豫州刺史,到从事中郎、河南尹,渐渐走进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心。其间,王允受僭越擅权的宦官集团的迫害,曾两次被罢官下狱,幸得大将军何进等人的营救,才得以保全性命,可谓仕途坎坷。

董卓画像

王允达到自己权力的顶峰,与董卓有关。先前担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被时人称为“虎狼”之辈,他趁外戚、宦官互相争斗之机,率兵开进京城洛阳,把持了朝政。之后。王允先是被任为执掌皇帝舆马和全国马政的太仆一职,不久又担任了守尚书令,献帝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再迁为司徒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允由此就和董卓之流同流合污,沆瀣一气。实际上,他是屈意依附董卓,却抓住参与主持朝中政事的机会,尽自己所能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。像抑制宦官重新抬头参政,从迁都长安的混乱中抢救重要图书典籍等等,都是这样。不过,王允一生中为东汉王朝,也是为希望过太平日子的百姓所做的最大贡献,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用很是欣赏的口吻、颇费笔墨地写到的“巧使连环”之计,除掉“暴凶”董卓。

王允“巧使连环”之计(影视画面)

王允计除董卓,是在这位乱世枭雄为祸日甚、意欲篡夺东汉政权的情况下进行的。其过程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叙述也大致类似。就是王允利用董卓与其亲信部将吕布的矛盾,动员吕布为内应,吕布又联络同乡、令骑都尉李肃及十余名心腹勇士,伪装成皇宫卫士,趁董卓上朝之际,将其合力刺杀。后王允又派皇甫嵩围攻董卓所居郿坞,尽灭其族。在这场斗争中,王允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,是足可彪炳史册,为人称道的。

王允计除董卓(影视画面)

遗憾的是,董卓的被除,并没有给天下带来想像中的太平。由于王允自以为大敌已除,便开始变得刚愎自用,听不进臣僚的正确意见,致使重大政事屡屡处理失当,特别是在对待董卓的军事势力上,他坚持将其尽行剿灭,而没有听从众人建议,乘时下令赦免其从者,瓦解、收编其旧部,对首恶者徐而图之,致使董卓的部将李傕、郭汜等又兴兵作乱,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兵祸,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。献帝初平三年6月,李傕、郭汜等率兵攻入长安,王允以身殉国。后献帝念其功绩,将其重新殡葬,并封其孙王黑为安乐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