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文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央视曝光“问题保温杯”!大家泡水要注意,谨防“夺命杯”爆炸

2023-12-08 12:55 来源:儒文网 点击:

央视曝光“问题保温杯”!大家泡水要注意,谨防“夺命杯”爆炸

保温杯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生活用品之一,尤其在冬春两季,“保温杯里泡枸杞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养生标配。

市场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保温杯的产量达到了3.96亿只,同比增长6.74%;零售市场规模高达186.97亿元,同比增长9.89%。根据权威预测,未来中国的保温杯产量还将进一步增长,国内需求巨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锈钢材质的保温杯占据了大半市场,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,但也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,比如央视曝光的“毒保温杯”,以及地方媒体报道的“水泥保温杯”。

劣质保温杯被曝光

不锈钢材质的保温杯,其内胆和热水直接接触,因此材质本身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水的质量。一款合格的保温杯首先要满足健康安全的要求,其次才是保温效果。但事实上,市面上销售的保温杯质量参差不齐,不乏以次充好的劣质杯,央视媒体就曾多次曝光过市场调查。

据央视新闻报道,北京消费者协会曾对市面上的保温杯产品做过质量检测,一次性抽检了50多种不同的保温杯产品。经过详细检测后发现:有19种保温杯样品不合格,合格率仅6成左右。

不合格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:

一部分是因为没有采用304的食品级不锈钢,而是选用了锰偏高、镍偏低的普通钢材,质量大打折扣。一部分保温杯的材质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,如果长期用这种保温杯饮水,热水或变“毒水”,对青少年、儿童的危害更大。还有一部分保温杯(15种)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销售,缺少产品标识标志,一些国际的大牌保温杯也名列其中。

国内的“保温杯乱象”还有很多,《福建质量技术监督》在2013年还曾报道过一起“水泥保温杯”事件,消费者胡小姐是该事件的当事人,也是直接受害者。据胡小姐反映,平常在喝水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怪味儿,误以为是水质的原因就没有放在心上。

直到有一次,胡小姐不小心将杯盖摔坏了,从内部竟掉出了水泥碎块!原来,整个杯盖被灌满了水泥夹层,用手一搓就会往下掉落粉尘。对此,有专家一语道破:这很有可能是不良厂家为了偷工减料,选用了材料较薄的金属杯身,导致重量较轻,为增重便在杯盖中灌满了水泥。

不锈钢保温杯的材质

不锈钢保温杯的材质主要有两部分,一是不锈钢,二是塑料,这两种材质都应该达到食品级的标准。

首先是不锈钢。按照国标GB/T 20878-2007 《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》中的定义:

不锈钢是以不锈、耐腐蚀性为主要特性,铬含量不低于10.5%,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.2%的钢。

不锈钢中的铬是防止生锈的关键元素,有些高规格的不锈钢还加入了镍,进一步增强了耐腐蚀性能。作为食品级的304不锈钢,铬含量为18%~20%,镍含量为8%~10%。我们在产品标识中看到的“18/8”字样,其实就意味着18%的铬以及8%的镍,有些劣质保温杯选用高锰低镍钢,镍含量仅1%~2%,质量较次,耐久度较差。

304不锈钢是保温杯市场最常见的食品级不锈钢,更优质的不锈钢还有316型,常用于医疗用途,价格也更贵,这两种都属于300系列;200系列中的201和202也属于食品级不锈钢,镍元素被锰元素替代,降低了生产成本,但品质也更低,属于普通不锈钢;400系列中还有430和440两款食品级不锈钢,但430容易腐蚀,440容易生锈,各有劣势,在选购时应注意辨别。

其次再看塑料材质。保温杯的塑料主要用在配件上,我们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其质量。

对于食品级的塑料,气味一般很小,表面光亮,无明显毛刺,寿命长而且不容易老化;如果是普通的塑料或者回收塑料,则能够闻到明显的异味,色泽暗,毛刺多,容易老化断裂。

不锈钢保温杯的质量鉴别

1,查看产品标识上的不锈钢等级。

在购买保温杯时,要认准304或316型的不锈钢保温杯,其规范符合国家标准GB 4806.9-2016。在标识上,一般标注为06Cr19Ni10、食品级304或者SUS 304的字样。看到了这些标识,就能基本确定保温杯的品级优劣。

如果找不到“GB 4806.9-2016”标识,尽量不要购买,有可能就是由普通的201不锈钢制成的杯体,部分元素可能会超标,而且抗锈、抗腐蚀性也无法得到保障。

2,不同型号的不锈钢,磁性差异大。

304和316型号的不锈钢都没有磁性,镍含量较高,业内称为奥氏体不锈钢。如果是马氏体(400系列)、铁素体的不锈钢,则具有较强的磁性,镍含量相对较低。

3,检查内胆的保温性。

不锈钢是热的不良导体,保温性能好。在检查时可以先装满热水,顺时针拧紧瓶塞,等2分钟后再触摸杯身。如果杯体明显变热,说明内胆真空度不佳,散热快,保温效果一般。

4,保温杯材质密度大,杯体分量足。偷工减料的保温杯成型更轻,比如上面提到的“水泥保温杯”就是在重量上造假的。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检查杯体和杯盖,重点关注保温杯的重量和坚固性。

使用、保养要注意!谨防保温杯变成“夺命杯”

为安全起见,有必要学会正确地使用、保养保温杯,因为我国曾出现因使用不当而导致保温杯突然爆裂,致人受伤的事件。

2020年8月,福建福州的一位女孩用保温杯泡红枣,泡好后忘记了饮用,等十几天后才想起来。该女孩在拧开瓶盖时,不料保温杯突然发生“爆炸”,杯盖迅速弹起,导致女孩的右眼球破裂。2021年1月,家住四川绵阳的杨女士也遭遇了惊险一幕,桌上泡有枸杞的保温杯突然爆裂(当时是倒立放置,见下图),整个瓶身腾空而起,把天花板都“炸”出了洞,其威力可见一斑!

保温杯之所以会“爆炸”,罪魁祸首就是膨胀的气体。像枸杞、红枣这类产品营养含量高,浸泡后糖类物质会溶出,被死角处的微生物利用。微生物发酵可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,导致杯内气压不断升高,这时候如果突然拧开杯盖,保温杯就可能会“爆炸”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里也要提醒大家,在保温杯中泡枸杞、红枣、胖大海、银耳等养生产品时,最好现泡现喝,及时清理并腾出空间。用热水冲泡时可反复拧开瓶盖,先适当释放一部分气体,减小瓶内气压,再顺时针旋紧,这样就不容易发生爆炸。

最后,保温杯的日常保养也应重视:

1,刚买回的新保温杯,最好用开水反复烫洗几遍,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。也可加入适量的食用洗洁剂,反复清洗,清洁内胆和瓶盖。

2,在使用前,最好用少量的热水预热5~10分钟,提高保温杯的温度。

3,一些液体不适合放在保温杯中,如奶制品、果汁、碳酸饮料等,这些高营养液体很容易滋生细菌,不利于内胆保养,对健康也不利。

4,定期清洁保温杯的内胆和瓶盖。可采用柔软的布料或者温水稀释后的清洁剂清洁,切记不要使用碱性漂白剂或者化学抹布,以免损害内胆。